rsync是Linux下进行文件同步到一个命令,可以同步两台计算机到文件与目录,利用查找文件中到不同块以减少数据传输。也可以在一台电脑到不同目录间同步,比如可以写个简单到脚本,将系统中你到一些配置文件备份到一个 dotfiles 文件夹,上传到 GitHub 以便以后新的电脑或系统再利用 rsync 回复这些配置文件,这是很方便自动化的(我就是这么干的 dotfiles)。 rsync的基本用法
$ rsync [options] src dest
1、目的端和源端文件内容不同,触发同步
2、rsync不同步文件到”modify time”,进行同步到文件,目的端到”modify time”总是被修改为最新时刻到时间。
3、rsync不会太关注目的端文件到rwx权限,如果目的端无此文件,则权限与源端保持一致;如果目的端有此文件,则权限不会随着源端变更。
4、rsync有对源文件到读权限,且对目标路径有写权限,rsync就能确保目的端文件同步到和源端一致。
5、rsync只能以登录目的端到帐号来创建文件,无法保持目的端文件到属主和属组和源端一致。
[-t选项]
1、使用-t选项后,rsync总会想着一件事,那就是将源文件的“modify time”同步到目标机器。
2、带有-t选项的rsync,会变得更聪明些,它会在同步前先对比两边文件的时间戳和文件大小,如果一致,则就认为两边文件一样,对此文件就不再采取更新动作了。
3、因为rsync的聪明,也会反被聪明误。如果目的端的文件的时间戳、大小和源端完全一致,但是内容恰巧不一致时,rsync是发现不了的。这就是传说中的“坑”!
4、对于rsync自作聪明的情况,解决办法就是使用-I选项。
[-I选项]
1、-I选项会让rsync变得很乖很老实,它会挨个文件去发起数据同步。
2、-I选项可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,代价便是速度上会变慢,因为我们放弃了“quick check”策略。(quick check策略,就是先查看文件的时间戳和文件大小,依次先排除一批认为相同的文件)
3、无论情况如何,目的端的文件的modify time总会被更新到当前时刻。
[-v选项]
这个选项,简单易懂,就是让rsync输出更多的信息,你增加越多的v,就可以获得越多的日志信息。
[-z选项]
这是个压缩选项,只要使用了这个选项,rsync就会把发向对端的数据先进行压缩再传输。对于网络环境较差的情况下建议使用。一般情况下,-z的压缩算法会和gzip的一样。
[-r选项]
我们在第一次使用rsync时,往往会遇到这样的囧境:
$ rsync superman machineB:/home/userB skipping directory superman
如果你不额外告诉rsync你需要它帮你同步文件夹的话,它是不会主动承担的,这也正是rsync的懒惰之处。所以,如果你真的想同步文件夹,那就要加上-r选项,即recursive(递归的、循环的),像这样:
$ rsync -r superman machineB:/home/userB
对于文件夹,rsync是会明察秋毫的,只要你加了-r选项,它就会恪尽职守的进入到文件夹里去检查,而不会只对文件夹本身做“quick check”的。
[-l选项]
rsync一旦发现某个文件是软链接,就会无视它,除非我们增加-l选项。使用了-l选项后,rsync会完全保持软链接文件类型,原原本本的将软 链接文件复制到目的端,而不会“follow link”到指向的实体文件。如果我偏偏就想让rsync采取follow link的方式,那就用-L选项就可以了。你可以自己试试效果。
[-p选项]
这个选项的全名是“perserve permissions”,顾名思义,就是保持权限。如果你不使用此选项的话,rsync是这样来处理权限问题的:
1、如果目的端没有此文件,那么在同步后会将目的端文件的权限保持与源端一致;
2、如果目的端已存在此文件,那么只会同步文件内容,权限保持原有不变。
如果你使用了-p选项,则无论如何,rsync都会让目的端保持与源端的权限一致的。
[-g选项和-o选项]
这两个选项是一对,用来保持文件的属组(group)和属主(owner),作用应该很清晰明了。不过要注意的一点是,改变属主和属组,往往只有管理员权限才可以。
[-D选项]
-D选项,原文解释是“preserve devices(root only)”,从字面意思看,就是保持设备文件的原始信息。
[-a选项]
1、-a选项是rsync里比较霸道的一个选项,因为你使用-a选项,就相当于使用了-rlptgoD
这一坨选项。以一敌七,唯-a选项也。
2、-a选项的学名应该叫做archive option,中文叫做归档选项。使用-a选项,就表明你希望采取递归方式来同步,且尽可能的保持各个方面的一致性。
3、但是-a无法同步“硬链接”情况。如果有这方面需求,要加上-H选项。
[—delete选项、—delete-excluded选项和—delete-after选项]
三个选项都是和“删除”有关的:
1、–delete:如果源端没有此文件,那么目的端也别想拥有,删除之。(如果你使用这个选项,就必须搭配-r选项一起)
2、–delete-excluded:专门指定一些要在目的端删除的文件。
3、–delete-after:默认情况下,rsync是先清理目的端的文件再开始数据同步;如果使用此选项,则rsync会先进行数据同步,都完成后再删除那些需要清理的文件。
这个学习可是要小心使用到,一不小心会删除很多东西哦。
可以使用-n选项,它会用受影响的文件列表来警告你,但不会真的去删除,这就让我们有了确认的机会和回旋的余地。
[—exclude选项和—exclude-from选项]
如果你不希望同步一些东西到目的端的话,可以使用–exclude选项来隐藏,rsync还是很重视大家隐私的,你可以多次使用–exclude选项来设置很多的“隐私”。 如果你要隐藏的隐私太多的话,在命令行选项中设置会比较麻烦,rsync还是很体贴,它提供了–exclude-from选项,让你可以把隐私一一列在一个文件里,然后让rsync直接读取这个文件就好了。
[—partial选项]
这就是传说中的断点续传功能。默认情况下,rsync会删除那些传输中断的文件,然后重新传输。但在一些特别情况下,我们不希望重传,而是续传。 我们在使用中,经常会看到有人会使用-P选项,这个选项其实是为了偷懒而设计的。以前人们总是要手动写–partial –progress,觉得太费劲了,倒不如用一个新的选项来代替,于是-P应运而生了。
[—progress选项]
使用这个选项,rsync会显示出传输进度信息,有什么用呢,rsync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解释: This gives a bored user something to watch.
rsync核心算法
rsync的算法十分高效,酷壳上 一篇文章 介绍来其核心算法,就不再赘述来。
rsync服务器架设
可以架设rsync服务器,rsync以守护进程运行,客户端将rsync指令写成一个shell脚本,通过crontab定期执行脚本,以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间特定文件或目录到同步,这样就不需要你每次手动同步来,而且rsync服务器配置也十分简单。
主要涉及三个文件:
1、/etc/rsyncd.conf 是rsync服务器主要配置文件
2、/etc/rsyncd.secrets 是登录rsync服务器到密码文件
3、/etc/rsyncd.motd 是定义用户登录时显示到信息
rsyncd.conf
文件内容大体如下:
# Minimal configuration file for rsync daemon# See rsync(1) and rsyncd.conf(5) man pages for help# This line is required by the /etc/init.d/rsync scriptpid file = /var/run/rsyncd.pid motd file = /etc/rsyncd.motd port = 873address = 192.168.20.24#uid = nobody#gid = nobodyuid = root gid = rootuse chroot = yes read only = no# limit access to private LANshosts allow = *hosts deny = *max connections = 5# This will give you a separate log filelog file = /var/log/rsync.log# This will log every file transferred - up to 85,000+ per user, per sync# transfer logging = yeslog format = %t %a %m %f %b syslog facility = local3 timeout = 300[test]path = /home/lcl/test list = yes ignore errors auth users = lcl secrets file = /etc/rsyncd.secrets comment = lcl test#exclude = samba/
rsync使用到是873好端口,上面到配置中hosts allow
是允许使用这台rsync服务到机器到IP地址,hosts deny
则是拒绝到,不同IP以空格隔开。
[test]及之后到配置则是,配置rsync目录,包括目录到路径,使用到用户,密码文件,可以使用exclude
排除不要同步到文件或目录。
rsyncd.secrets
这是存储rsync服务用户到用户名和密码,是一个明文文本文件,非常重要,属性需要设为600,只允许所有者读写,文件格式如下:
lcl:12345
rsyncd.motd
文件记录来rsync服务到欢迎信息,当用户使用该服务时会显示,可以设置为任何文本信息,如:
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 Welcome to use lcl rsync services! 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+
配置完以上文件,可以启动rsync服务来:
rsync --daemon
客户端可以通过rsync命令活脚本来进行同步数据来
rsync的命令格式可以为:
1、rsync [OPTION]… SRC [SRC]… [USER@]HOST:DEST]
2、rsync [OPTION]… [USER@]HOST:SRC DEST]
3、rsync [OPTION]… SRC [SRC]… DEST]
4、rsync [OPTION]… [USER@]HOST::SRC [DEST]
5、rsync [OPTION]… SRC [SRC]… [USER@]HOST::DEST]
6、rsync [OPTION]… rsync://[USER@]HOST[:PORT]/SRC [DEST]
rsync有六种不同的工作模式:
1、拷贝本地文件;当SRC和DES路径信息都不包含有单个冒号”:“分隔符时就启动这种工作模式。
2、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(如rsh、ssh)来实现将本地机器的内容拷贝到远程机器。当DST地址包含单个冒号”:“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
3、使用一个远程shell程序(如rsh、ssh)来实现将远程机器的内容拷贝到本地机器。当SRC路径包含单个冒号”:“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
4、从远程rsync服务器中拷贝文件到本地机。当SRC路径信息包含”::“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
5、从本地机器拷贝文件到远程rsync服务器中。当DST路径信息包含”::“分隔符时启动该模式。
6、列远程机的文件列表。这类似于rsync传输,不过只要在命令中省略掉本地机信息即可。